离开酉阳桃花源,沿S304公路向西北方向行进,约两小时的路程抵达龚滩,透过龚滩古镇主入口处的牌坊,一排排吊脚楼耸立江边。


爬上通往石板街的高高石阶,就到了古镇那条主要的街道石板街。



街道两旁全是商铺、客栈、饭店。酱豆、酱菜、川粉、干鲜山菜都是这里的特产,古镇的居民淳朴、善良、淡栝、从容,不论是土特产价格还是食宿价格都比较适中。他们待游客也非常友善,从没有发生过像一些热门旅游点经常发生的欺客、诈客现象发生。




龚滩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,当地佐县衙门为了加强盐业的管理,打压私盐的流通,在这险要的地方用条石垒彻了石门,设有厚大木门,关北为“关内”,关南为“关外”,凭牌限时出入。“第一关”三个大字由明代万历癸丑年间的李德谷书所题。

附近的这段石阶路也叫“背夫路”,浸透了旧时脚力背夫艰难的汗水和心酸的血泪。古镇上的居民过去多从事转运"客盐"的脚夫苦力谋生,山路崎岖,无法使用其他运输工具,装船卸船全靠人力,背上背下十分辛苦。

如今的古镇人再也不需要出这些苦力了,随着龚滩旅游热的兴起,如今的古镇居民大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,他们凭借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资源,用双手装扮着千余年历史的古镇,承传着土家族、苗族传统文化。

吊脚楼阳台上伸出一簇粉黄的小花,几只竹编的匾筐里晾晒着当地土产,皖南“晒秋”场景在龚滩又现。

由于受到山顶危岩之害加上彭水电站蓄水后的水淹之险,现在的古镇是从下游两公里处搬迁而来的,在整体重建搬迁过程中,对一些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采取“原物原样”搬迁,对石板街按照区位归安的原则搬迁复建,使古镇的风貌最大限度的得以保存。

古镇上历史文物和建筑很多,这是古镇最南端的文昌阁,也是石板街的起点,共有三层,供奉的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的文昌帝君。

董家祠堂是董氏家族最高权威的凝聚地,迄今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

川主庙是四川本土之神,是供奉修建都江堰的李冰,他善于治水,因此被四川人神化而奉为“川主”。

冉家院子是一处三合院,穿斗结构,3个开间,“五榨四挂”,青瓦屋面,花窗雕饰精美,楼阁走廊、绣花楼保存完整,极具观赏价值,是重庆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它是一座“土司城”,由冉三爷土司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,经历沧桑三百多年。现在这里由冉慎之的后代,老土司的32代孙冉德光居住。这里曾经拍摄过许多影视剧,门口张挂着许多影视剧照,现在这里由冉德光自己经营,进去参观需要购买门票。他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,经常应游客的要求模仿者电视剧中的情节。

夏家院子在龚滩古镇很有名有句民谣里面说到说“夏家院子出美人。”从前的夏家,是一个经营盐业的富商。所以,夏家的女眷都衣着鲜丽、落落大方,得到了“美人”的称号。

阿弥陀佛桥是为纪念圣女土姑而建造的,土姑是掌管土家族事务的天女,她是土家族的保护神。
